消化性潰瘍怎麼辦?6招護腸胃

台灣10-20%的人罹患消化性潰瘍,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,是指食道、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因胃液侵蝕造成消化道壁破損。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因素引起,環境因素如酒精和尼古丁會增加胃酸分泌;遺傳也會造成影響,若父母患有十二指腸潰瘍,孩子患潰瘍機率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。

🔹急性期飲食,溫和無刺激

消化性潰瘍應依程度而攝取不同食物。止血後的2-3天內建議暫時不要吃東西,待完全止血、經醫師許可才開始進食。進食時先選擇流質、易消化之食物,如:牛奶或將食物製成流質狀供應。止血後2-3天至恢復期,可食用軟質飲食或溫和飲食,如:無刺激性、低纖維質、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,如:鮮奶、豆漿、白飯、各類蔬菜的嫩葉等。

🔹恢復期高蛋白,增加鋅與硒

恢復期的飲食除了蛋白質外,為了加快癒合過程,還需要鋅與硒。鋅對維持免疫系統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非常重要。硒則可以減少感染和促進癒合。鋅含量高的食物,如生蠔、瘦牛肉、南瓜籽;硒含量高的則是巴西堅果、鮪魚、沙丁魚等都是良好的來源。

🔹高纖飲食,減少疼痛與不適

纖維在人體內會產生不同的生理效應。水溶性纖維(例如:在蘋果、燕麥片和梨中發現的纖維)會增加腸道內容物的粘度。非水溶性纖維(例如全穀物、格蘭諾拉麥片和亞麻籽)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,縮短在大腸中的留存時間,並使糞便排出更容易與快速,減少不適與疼痛感。

纖維能有效的調節腸道功能,建議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飲用富含纖維的飲食(根據WHO的建議,每天應攝入 20 至 30 克纖維)。因為纖維起到緩衝作用,可以減少胃中膽汁酸的濃度和腸道轉運時間,從而減少腹脹,並減輕胃腸道的不適和疼痛。

🔹益生菌來幫忙

臨床數據顯示,益生菌在許多胃腸道疾病中有效,可以減少細菌數量和感染。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時,益生菌可以減少抗生素的副作用並略微提高治療的效果。研究表明,乳酸菌可以減少細菌量並改善消化不良症狀。

🔹避免菸酒、咖啡等刺激

潰瘍造成的損害通常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來恢復。飲酒會損害消化道,並可能導致潰瘍和其他酒精相關疾病的症狀,例如食管炎、慢性胰腺炎、胃炎等。

吸煙會減少粘液和碳酸氫鹽的分泌,增加十二指腸和胃的流量,增加潰瘍形成的風險。研究顯示與不吸煙者相比,吸煙者患消化性潰瘍的死亡率較高。在煙草成分中,尼古丁是消化性潰瘍發展的主因。 而即使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,也可能會增加胃酸的產生,導致粘膜刺激。軟性碳酸飲料也是如此,除了會增加酸的產生外,氣體會導致胃擴張,並造成消化不良。

🔹制酸劑造成貧血,補鐵、葉酸及B12

長期使用制酸劑可能會導致維生素B12和葉酸的缺乏,並造成鐵的吸收降低,因而導致缺鐵性貧血。建議每天應該攝入維生素B12,如:牛奶、肉類和雞蛋。葉酸缺乏的患者,可以通過豆類食物(如扁豆)和肉類來補充葉酸。

胃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螺桿菌感染除了可能會導致胃腸道出血,也會導致體內的鐵失去平衡。為了預防或治療缺鐵性貧血,建議可以通過攝入動物性血鐵質含量高的豬肝、蚵和蛤蜊等來補充,在攝取高鐵食物的同時,增加維生素C的水果,如芭樂、櫻桃、奇異果等,也可增強飲食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。

 

 

本站推薦文章

換季過敏,4招舒緩小技巧

現在開始,戒菸不算晚

排毒飲食

夏天好熱怎麼辦?五個避免中暑的好辦法~

護心得舒飲食

5大步驟,減緩餐後腹脹

預防代謝症候群

加強控制血脂,減少冠心病

 

參考資料~

  1. Nathália Dalcin VOMERO and Elisângela COLPO. Nutritional care in peptic ulcer. Arq Bras Cir Dig. 2014 Oct-Dec; 27(4): 298–302.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4743227/

 

留下您的評論